《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笔记
世界是荒谬的,相信是对抗虚无的手段。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中摆荡。
哲学的目标——追问人生意义。
君士坦丁见到十字架的事,部分历史学家认为纯粹是后人的杜撰。
在中世纪的欧洲,身边每一个人都可能告发你是异端分子。教会经常到各地去布告宣传,鼓励人们检举异端分子,检举有奖,知情不报有罪。教会还会手把手的教人们怎么分辨异端,怎么偷偷搜集罪证。
哲学和科学一样,也有现成的产品:那就是充斥在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当邻居大妈默念“人的命天注定”的时候,她信奉的是宿命论和决定论;当朋友在酒桌上劝你“赚钱有什么用,钱再多早晚也是一个死”的时候,他讲的是虚无主义;当人生感悟型的散文告诫你“当下最重要,活出你自己”的时候,它其实就是萨特的代言人。实际上,我们发现,整个哲学史上那么多学派那么多说法,其中凡是和普通人相关的观点,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通俗版、谏言版、人生感悟版、心有戚戚焉版。我们不需要了解真正的哲学观点,就已经在“享用”哲学家们的思考成果了,并没有什么精妙的哲理是独独藏在哲学著作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的。你想,假如这世上存在一种让人易于接受的、又比现今各种人生观能带来更多幸福的道理,人们没有理由不把这个道理改写得通俗易懂,然后拼命到处传播呀。
中文典出《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数学是通向真理的桥梁,但不是真理本身。
非欧几何的出现,说明了数学派的哲学家们创造的不过是能用来衡量世界、随便可以用其他系统来代替的尺子,他们却把这些尺子当作了世界的真相。
笛卡尔、斯宾诺莎代表的数学派,被称为“理性主义”。洛克代表的科学派被称为“经验主义”。
不久,英国皇家学会经过详细认真的调查后庄严宣布——牛顿才是微积分的发明者,莱布尼茨是个大骗子。(注:此时的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就是牛顿,而且是他本人起草的这份调查报告。)
唯物主义说物质不依赖意识存在。但是,当人没有意识的时候,又怎么知道那些物质是存在的呢?
休谟怀疑论:相关性不代表因果性,因果律不一定是存在的。现代科学的基础——归纳法和因果律,都不可证明是对的。
康德:二律背反命题讨论的内容不在表象世界中,而是属于物自体的世界,是我们的理性无法认识的。如果我们非要用理性去讨论,就会出现这种自我矛盾的情况。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的理性主义者研究这些问题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假如我们接受康德的世界观,我们就同意,这世上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无法认识的。我们只要安于在能认识的世界里生活就对了。
很多阴谋论是无法证伪的。我们永远也不能证明我们没生活在虚拟世界里;也没法证明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全都是假象;也没法证明,下一秒钟世界不会被我们从未认识到的某种力量毁灭。按照康德的世界观,这些阴谋论正是处于我们永远无法认识的世界里。那么我们该怎么办?——管它作甚!阴谋论的真伪问题属于我们不能认识的领域,费劲去研究它只会徒劳无功。
康德用他的形而上学把科学和宗教分成了两个领域:科学研究的是表象世界,宗教面对的是物自体的世界,所以我们不能用科学和理性去质疑宗教,同时宗教也没有必要打压科学。
奥卡姆剃刀原则:康德说,人类用任何方式都无法感知到物自体。那么这个永远藏在表象背后的物自体似乎就是个多余的概念,可以用奥卡姆剃刀剃掉。
黑格尔认为:哲学就是哲学史。
这就好比说,我们以为自己生活、恋爱、结婚、工作是根据我们的理性选择的。而叔本华认为,隐藏在这些理性背后的真正的原因,还是各种欲望:生殖的欲望、享乐的欲望、征服的欲望等。你以为你在靠理性生活,实际上还是在满足生命意志。所以理性以为自己克制了生命意志,其实还是在生命意志的操控之中。
如果人满足了全部的欲望,而且没产生新的欲望,人会幸福吗?不会,人会感到空虚和无聊,这也是痛苦。所以快乐只是暂时的,痛苦才是永恒的。用叔本华的话说,人生就好像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不停摆动的钟摆。
很多人即便继续相信宗教,也是出于“信教是善的”“不信社会会乱”之类的理由,而不是真正相信《圣经》里的每个字都是绝对真理。所以尼采喊“上帝死了”,并不是在宣布一个新发现,只是挑明了一个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
我们现在都讲“人人平等”,尼采却反对平等。他认为平等主义者的本质是嫉妒成性,看到别人有什么,他们就也想有什么。实际上我们细想,这个所谓的“奴隶道德”,不就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传统道德吗?所以尼采说:“迄今为止用来使人变得道德的一切手段都是不道德的。”
但是尼采的主张的确有现实依据。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与人为善并非因为他们本性善良,而是胆小懦弱。这些人一旦摇身变为强者,往往会加倍地凶狠残忍。对此有个成语叫做“小人得志”。
那些懦弱的人会说:你得敬畏大自然,敬畏传统,敬畏神秘……
在休谟看来归纳法不可靠,我们永远也无法证明太阳明天会从东方升起。证伪主义的回答是,没错,用归纳法总结出的科学理论是不可靠的,我们的应对办法是:在它被证明不可靠之前,凑合着用。
历史学家们虽然会说“历史不能假设”,但是他们也经常下论断说“××事件的发生,导致了××”,或者“××人对历史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科学就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筛选出来的、可以被证伪的理论。
在没有意义的情况下,人们还得假装有意义地活下去,所以存在主义者认为,这个世界是荒谬的。
我们攒够了钱和假期,通过消费换来快感的那一刻,就如同西西弗把石头推上山顶的一瞬间,看似有所成就,实则只是无意义生活中的一环。
当我们觉得人生毫无意义的时候,不妨想象一下:假如有人现在要白给我十万块钱,我要不要?
在古希腊时代,今天的很多学科,比如物理学、数学,都包括在“哲学”的范围内。后来随着学术的发展,像物理学、数学这类能得出明确结论的学科,都分家出去单过,只把那些没法得到肯定回答的问题留给了哲学。换句话说,哲学和科学的一大区别在于,哲学问题往往是没有正确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