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涯谷

  • 首页
  • 探索
  • 标签
  • 关于
思涯谷 ©2025
京ICP备2022030312号GitHub User's stars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本文探讨了艺术史的发展,从原始狩猎者的图腾到现代艺术的多样化表现,阐述了艺术作品的实用目的、风格的变化、宗教影响及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强调了艺术表达观念和技术的演变过程。

...
标签:艺术笔记阅读
点赞(0)
返回顶部

相关内容

  • 《现实不似你所见》摘录
  • 《财富自由之路》读书笔记
  • 今日简史摘录
  • 《看不见的城市》摘录
  • 《情人》摘录
02-25

留言

  1. 今天我们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陈列的绘画和雕像当初大都不是有意作为艺术来展出的,它们是为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目的而创作,当艺术家着手工作时,那些条件都在他的考虑之中。
  2. 艺术史,即建筑史、绘画史和雕塑史。
  3. 换句话说,就是原始狩猎者认为,只要他们画个猎物——大概再用他们的长矛或石斧痛打一番——真正的野兽也就俯首就擒了。
  4. 艺术家的许多作品就打算在这些古怪仪式中使用,重要的也就不是雕塑或绘画在我们看来美不美,而是它能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它能不能实施所需要的法术。
  5. 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
  6. 在残忍的上古时期曾经有个惯例,有权有势的人物死后,让他的仆役和奴隶陪葬。牺牲他们为的是让死者能带着一批合适的随从进入冥界。后来,这些恐怖行为不是被认为太残忍,就是被认为太奢侈,于是艺术就来帮忙,用图像代替活生生的仆役,奉献给有权势的大人物。在埃及陵墓中发现的图面和模型就跟这种想法有关,为的是让灵魂在另一个世界有得力的伙伴。
  7. 如果一个民族的全部创造物都服从于一个法则,我们就把这一法则叫做“风格”。
  8. 事实上,古代的著名雕像几乎全遭毁灭,这恰恰就是因为在基督教得势以后,砸碎一切异教神像成了信仰基督教的一种义务。
  9. 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希腊艺术缺少生气,冷漠乏味,希腊雕刻的白垩色外形和毫无表情的面容使人想起过去素描课上的石膏像。造成这种看法应由拙劣的仿制品担负主要的责任。
  10. 通过东方地毯(图91),甚至伊斯兰领域以外的世界也熟悉了他们的发明创造。我们可以把那些精细的设计和丰富的配色最终归功于穆罕默德,是他驱使艺术家的心灵离开现实世界的事物进人线条和色彩的梦幻世界。
  11.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用来画竹或画凹凸山石的笔法[brushstroke],几乎每一种都有传统的根基和名目,而且前人的作品博得了无比巨大的普遍赞美,艺术家就越来越不敢依靠自己的灵感了。
  12. 埃及人大画他们知道[knew]确实存在的东西,希腊人大画他们看见[saw]的东西;而在中世纪,艺术家还懂得在画中表现他感觉[felt]到的东西。
  13.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看来,艺术中的新方法和新发现本身从来不是最终目标,他们总是使用那些方法和发现,使题材的含义进一步贴近我们的心灵。
  14. 提香较早的传记作者敬畏地告诉我们,连查理五世大帝[Emperor Charles V]也曾为他拾起掉在地上的画笔,表示对他的敬意。我们可能认为拾起画笔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想一想那个时代宫延的严厉法规,就不难明白,人们认为那是人间权力的至高代表在天才的威严面前做出的象征着屈尊降贵的举动。
  15. 但是,不管他(伦勃朗)个人的悲剧和破产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艺术家声誉却很高。那时跟现在一样,实际的悲剧是;单靠声警本身不是以维持生计。
  16. 罗马教会发现,艺术有感染和征服人心的威力。同样,17世纪欧洲的国王和君主也急于显示强权,从而加紧对人心的控制。
  17. 1700年前后的一段时期是最伟大的建筑时代之一,而且还不单单是建筑的伟大时代。当时的城堡和教堂不是简单地设计成建筑物,而是要求所有的艺术部门都作出贡献,以便建成一个异想天开的人造世界。
  18. 于是为了在展览中引人注目,选择一些夸张通俗的题材去作画,依靠大尺寸和艳色使人动心,便成了对艺术家的巨大诱惑。
  19. “印象派”画家不依赖可靠的知识,竟然以为瞬间的印象就足以成为一幅画。这个名称一直称呼下去,很快忘记了它的嘲弄含义,正如“哥特式”。“巴洛克”或“手法主义”之类名称的贬义现在已被忘记一样。
  20. 塞尚的办法最后导向起源于法国的立体主义[Cubism];凡•高的办法导向主要在德国引起反响的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高更的办法则导向各种形式的原始主义[Primitivism]。
  21. 欧洲艺术的一对孪生主题—“忠实于自然”和“理想的美”,似乎哪一个也不曾打扰过部落工匠的心灵,然而他们的作品却具有欧洲艺术在长期求索过程中已经失掉的东西一人强烈的表现力、清楚的结构和直率单纯的技术。
  22. 现在说“艺术是表现”或说“艺术是构成”,大概跟过去说“艺术是模仿自然”同样不真实。
  23. 大卫•霍克尼的母亲肖像即以角度略微不同的各种照片拼贴而成,人们也许预料到这种拼贴会产生混乱,不过,这幅肖像肯定具有唤起作用。归根结底,我们看一个人时,目光绝不会停留许久,我们想一个人时,心里形成的图像也总是合成的图像。霍克尼设法在自己的摄影实验中捕捉到的就是这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