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涯谷

  • 首页
  • 探索
  • 标签
  • 关于
思涯谷 ©2025
京ICP备2022030312号GitHub User's stars

《时间的秩序》读书笔记

世界是场,是事件的集合,是转瞬即逝的波浪。记忆将昨天相拥时的欢愉、今日再会时的默契以及将离别时的痛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个“我”。这本书带我们走进原子世界中,解答“我”是什么的哲学谜题。

...
标签:阅读笔记量子物理
点赞(0)
返回顶部

相关内容

  • 【转】光子自己和自己干涉?——《原子论的历史与现状》读书笔记
  • 《现实不似你所见》摘录
  • 《财富自由之路》读书笔记
  •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04-17

留言

  1.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事实开始:时间的流逝在山上要比在海平面快。这一差别非常小,但可以用精密的计时器测量出来,如今这种计时器在网上花几干镑就可以买到。经过练习,任何人都能观察到时间的延缓。
  2.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是唯一一条能够把过去与未来区分开的物理定律。
  3. 如果我们从各个方面对牌进行区分,那所有排列就都是等价的:没有哪个比其他的更特殊。熵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我们以一种模糊的方式描述世界。
  4. 如果我去观测事物的微观状态,那么过去与未来的区别就会消失。我们经常说原因先于结果,然而在事物的基本层面,“原因”与“结果”之间没有区别。
  5. “时间先后次序”的关系是由圆锥组成的偏序。
  6. 亚里士多德:时间就是对变化的量度。
  7. 莱布尼茨(Leibniz)认为时间只是事件发生的顺序,并不存在什么自发的时间。据传说,莱布尼茨的名字里曾经有字母t(Leibnitz),他坚信牛顿的绝对时间并不存在,为了与信仰保持一致,他把名字中的字母t去掉了。
  8. 亚里士多德:物体的位置是指其周围有什么。
  9. 物体与事件的区别在于,物体在时间中持续存在,而事件的持续时间有限。石头是典型的“物体”,我们可以问它明天在哪里。与此相反,亲吻是一个“事件”,问这个吻明天在哪儿是没有意义的。世界由亲吻的网络构成,而非石头。
  10. 实际上,即使那些最“像物体”的物体,也只不过是很长的事件。最坚硬的石块,根据我们所学的化学、物理学、矿物学、地质学、心理学,实际上是量子场的复杂振动,是力瞬间的作用,是粉碎重归尘土前短时间维持原状、保持平衡的过程,是星球元素间相互作用的历史中短暂的篇章,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痕迹,是一群孩子使用的武器,是一本关于时间的书中举过的例子,是本体论的隐喻,也是世界被分割出的一部分——那世界与其说取决于被感知的物体,不如说取决于我们进行感知的身体构造。
  11. 错误之处在于试图按照物质而非事件来理解世界,在于忽略了变化。
  12. “高”与“低”在宇宙中特定的环境下、在质量很大的物体附近才会显现。
  13. 如果我缩小到足够小的原子尺度,这张大理石桌看起来也会像雾。靠近去看时,世上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了。高山从哪里开始,平原又在哪里终止?非洲大草原从哪里开始,沙漠又在哪里终止?我们把世界分割成很多部分,用对我们有意义的概念来思考,这些概念只在特定尺度才会显现。
  14. 基本物理法则并不讨论“原因”,只讨论规律,而这些规律在过去与未来中是对称的。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在一篇著名的文章中谈到了这点,他着重写道:“因果关系法则……是一个过去时代的遗迹,它的存在就像君主立宪制,被错误地认为无伤大雅。”
  15. 记忆把分散在时间中的过程联结在一起,而这些过程组成了我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存在于时间中。由于这个原因,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是同一个人。理解我们自己也就是反思时间,而为了理解时间,我们也要反思自己。